埃及青少年网球教练:我在北京找到了自己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机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10-08

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将于9月25日至10月6日在国家网球中心举行。

埃及青少年网球教练:我在北京找到了自己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机遇

作为亚洲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网球赛事之一,和众多网球迷一样,来自埃及的网球教练塔里克也非常关注这场金秋网球盛宴。他也是中国公开赛的忠实观众。

从埃及首都开罗到中国首都北京,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塔里克举家迁往中国。在经历了“这里很安全”的第一印象后,他逐渐“在北京找到了自己”。

点击视频吧~

01 寻求知识,

即使远在中国

来中国之前,塔里克对这个东方古国充满了想象。

中国历史文献很早就记载了埃及和亚历山大城的名称。埃及还有一句谚语:“求知若远至中国”。这句1400多年前的谚语记载了中埃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

塔里克说,这句埃及谚语是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 2018年之前,他连亚洲国家都没去过,但他会下意识地靠近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家,认为“这里很安全”。

塔里克1985年出生于埃及开罗。他5岁时开始打网球,10岁时决定转为职业球员。作为一名运动员,他在埃及网球俱乐部刻苦训练,后来成为埃及青年国家队的主教练。

塔里克在国家网球中心指导学生

六年前,塔里克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位名叫米多的朋友的帖子,他在北京生活了10年。朋友问他是否愿意申请北京的工作机会。

当时,塔里克担任埃及阿尔阿赫利俱乐部的主教练,与埃及顶级球员和教练共事多年。

不过,他还是回复了他的朋友。他感觉这个东方国度似乎有某种魔力,吸引着他去看一看。

正是这个简单朴素的想法,让这位优秀的埃及青少年网球教练不远万里飞到了中国。

抵达中国的第一天,他从机场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公寓。进屋后,他就睡着了,直到被饿醒。

还没来得及换钱,也没来得及联系单位,他就独自走了出去。

“当我走到街上,打开在埃及下载的APP时,发现原来的系统已经不能用了。”他迷茫地在街上闲逛,直到旁边一个骑电动车的男子突然放慢了速度停了下来,询问塔里克的情况。

可惜塔里克不懂中文,只能用手势来表达自己想吃东西。

“对方了解后点头跟我打招呼,很奇怪,虽然是陌生人,但我潜意识里觉得对方不是坏人,就跟着他离开了。”这位热情的市民送塔里克去了最近的麦当劳后就离开了。

后来,塔里克遇到了无法使用国际信用卡支付的问题。他无奈,只能再次艰难地通过肢体动作告诉麦当劳的工作人员自己现在的情况。

“店员最后告诉我,如果我有任何困难,我可以免费得到这些食物。我很惊讶,觉得他们真的很友好。”塔里克说,回忆起来到中国第一天的经历,心里还是很温暖。

塔里克和朋友一起吃火锅

02 创办网球学院,

他在中国北京任教

网球是一项竞争极其激烈的运动。网球作为一项集场地、器材、训练、比赛等消费元素于一体的运动,近年来在中国迅速普及和推广,拥有全球最多的网球受众。

然而,作为顶级职业赛事,职业网球进入中国才25年。很多人因为网球运动员李娜而关注网球。

塔里克曾执教过埃及U14国家队,拥有丰富的WTA/ITF执教经验。他自然注意到了包括李娜在内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此前取得的成就。

在埃及执教期间,多项国际比赛让他和队员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目睹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后,他也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网球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运动,你必须花很多钱去练习和参加各种比赛。尽管我进入了埃及一家非常好的俱乐部,但要找到一个适合我的训练方式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更高的水平。”

于是,塔里克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我希望能够从一个新的地方开始,向外拓展,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有机会去欧美工作,但我总觉得他们只适合旅行或竞争,而且中国的文化与埃及非常相似,这足以让我想留下来,”塔里克说。

2018年,塔里克迈出了走向中国的第一步。

当时,他在中国找到了一家可以签约的公司,位于山东日照。俱乐部的硬件条件非常好,拥有52个球场。他在这里度过了“充实而平静的两年”。

一晃两年过去了。受疫情影响,他回到了埃及。但结婚后,他和妻子一直在等待回国的机会。

2023年初,他和妻子终于一起来到了北京。

再次回到中国后,塔里克有了远大的抱负。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网球学院并担任其主教练。

塔里克鼓励学生

如今,他的学院拥有40多名不同级别的学生和5名教练的教学团队。这些教练都是来自埃及的网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过一定的成绩。

“在各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是学生们开始了解我和团队的开始。”塔里克认为,他通过信任和沟通构建了自己在中国网球教育的“金字塔”。 —— 最上面的是玩家。左下角是教练,右下角是学生家长。

“如果一个学生有天赋,肯努力,有竞争热情,父母支持和鼓励,教练能因材施教,那么他就会进步很快。”塔里克说。

在球场上,塔里克会要求孩子们的家长不要干涉教学安排,可以在观看比赛后提出想法。比赛结束后,他会和孩子们的家长讨论讨论,“比如孩子是否适合参加较大规模的比赛”。国际竞争”。

他告诉孩子们和家长,这项运动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学生的训练会根据个体差异来设定,包括上课频次、休息时间、赛事准备、赛后等。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塔里克也非常注重学生心态的变化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当我和他们一样关心孩子时,家长们也感到安心。”在北京两年多的执教经历,让塔里克对网球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有足够的信心。

塔里克明确规划了自己在北京的网球教育生涯:“我的短期目标是让我的球员在当地赢得很多比赛,然后参加欧洲等地的国际比赛;长期目标是开设自己的学院。 ”更多分支。”

塔里克表示,目前他在北京有五个训练场馆,其中北京科技大学也与他的网球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塔里克在ATP250杭州网球公开赛球场外

03“我在北京

找到了一个新的我”

如今,塔里克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从一个训练地点到另一个训练地点,行驶20 多公里。他似乎有着无限的能量,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

“两个月前,我和练习生去了法国和西班牙,当地人很欢迎我们,问了很多关于中国球员和中国文化的问题。”塔里克表示,当地人充满了好奇,因为他们知道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潜力。塔里克觉得自己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也看到了网球更广阔的前景。

“我发现,与埃及球员相比,与我交往的中国青少年心态更加放松。在埃及,由于网球训练成本高昂,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得比赛,所以投入了很多精力。”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压力。”

塔里克表示,中国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网球的时候,并不一定希望孩子走上职业网球的道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培养兴趣爱好或者拥有体育特长。

塔里克认为,网球被视为一项健康、积极的运动,需要更加轻松、良好的心态来参与并享受搏击的过程。

“放松感不是平躺着,而是一种建立在充分准备和高度自信基础上的从容和从容。力量和自信是支撑这种放松感的基础。”塔里克说道。

塔里克表示,网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面对对手的实力、自身状态的波动、观众的干扰等,这需要他们保持冷静、专注,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塔里克在附近

塔里克积极鼓励身边有潜力的孩子组队,走向国际舞台。

“我需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机会,无论是赛事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各种训练经历,让有潜力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球员,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北京和他们在一起让我找到了新的自己。”塔里克说道。

“我认为中国网球的发展潜力比其他国家更大,中国文化也不可或缺。”塔里克表示,郑钦文与王雅繁争夺澳网八强资格的比赛日,澳网组委会和当地媒体将其定义为“中国日”。赛后,她们用中国特有的自信和笑容,展现了中国网球的“精神文明”。

塔里克相信,中国网球取得的巨大进步将为世界网球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价值”。

塔里克和学生在比赛现场

04 一家四口定居北京,

“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学中文”

除了工作,塔里克的家人也开始融入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城市。

塔里克的大女儿已经两岁零九个月了,而他的二女儿则在北京受孕并出生在埃及。现在,他们一家四口已经定居在北京。

塔里克的大女儿

塔里克的大女儿快要上幼儿园了,渴望有更多的朋友。塔里克的妻子正在和他讨论送女儿去国际学校还是中国学校。

塔里克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希望女儿能学中文。 “因为我中文说得不太好,所以我也希望她从这个年纪就开始学习中文,学完后可以教我。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精通阿拉伯语、英语和汉语。”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我的两个女儿能够留在中国,成为新的北京人。”塔里克说道。

当塔里克谈到他的妻子时,他的眼神变得柔和。他表示,由于要照顾孩子和适应中国的生活,他的妻子目前没有在中国找工作。

在埃及期间,她担任艺术老师。塔里克希望,当孩子们上学时,妻子有精力继续她热爱和擅长的事业。

塔里克喜欢中餐和辛辣的食物。业余时间,他曾去过中国的广州、青岛和上海。他觉得“中国的风景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相媲美,我希望带着家人去探索中国的河山”。

语言也不再是一个大麻烦。塔里克觉得,他在中国第一天所感受到的困惑和尴尬再也不会发生了。

他已经学会使用所有必要的中文软件,包括地图、社交平台等,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没有问题。虽然塔里克还不会说几句中文,而且他的一些学生也不太会说英语,但教学交流不成问题。必要时,塔里克会寻求这些学生家长的帮助或使用翻译软件。

在中国的两年里,塔里克开始学会在中秋节“吃月饼”,在春节学会“拜年”。一家人逐渐熟悉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

国庆假期,他购买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门票,像普通球迷一样,在中国网球公开赛精彩激烈的比赛中庆祝中国的国庆假期。

塔里克在长城

结尾

撰写者|北京青年报记者朱建勇

实习生于萌萌于思雨

协调员|林艳张斌

编辑|实习生李青

校对丨汪涵

图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截图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